首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教學班開班儀式
9月3日上午,我院首屆宜春學院本科臨床醫學專業教學班正式開班。宜春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李建軍,萬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云輝,萬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龍水蓮,宜春學院教務處處長肖平平、醫學院黨委書記彭少君、美容醫學院院長吳正平,萬載縣衛健委黨委書記、主任劉海勇,宜春學院醫學院教務科科長張飛鳳出席開班儀式,萬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龍水蓮主持儀式。我院領導班子成員、各教研室主任、宜春學院醫學院21級臨床一班全體同學共計100余人參會。
萬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龍水蓮主持儀式
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黨委書記許瑋致歡迎辭
許瑋表示,滿目蔥蘢、萬物并秀的初秋九月,首屆臨床本科教學班正式開班,開啟了一附院發展史上教學工作的新紀元。她對宜春學院和縣委、縣政府、縣衛健委以及各級領導對醫學教育與醫療事業的高度重視表示衷心感謝,向同學們表示熱烈歡迎并致以美好祝福!并對醫院基本情況作了介紹。她提出了三方面要求:一是寄予同學要以“德不近佛者不可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為醫” 作為座右銘,勤學篤行,乘風破浪,攀登高峰。二是醫院各教研室要以新內涵強化醫學生培養,培育醫德高尚、醫術精湛和深厚人文素養的人民健康守護者。三是老師們要在德藝雙馨、雙師型自身建設方面不斷修煉,加強學習,為人師表,言傳身教,實現醫教協同、教學相長,為早日圓夢“三甲”貢獻更大力量!
宜春學院教務處處長肖平平對教學工作作要求
肖平平指出,本次臨床本科班開班是萬載縣人民醫院掛牌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后的首屆臨床教學活動,翻開了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和宜春學院教學管理一體化人才培養新階段,通過這次合作,目標是加強學生的臨床觀察能力和操作實踐技能,進而推動醫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他對同學們提出五點希望:一是刻苦努力學習,提高自身科學素養,在科學的探索中用心思考,過程中努力成長。二是遵守醫院管理規定,規范自身行為,積極配合醫院的管理,不做違規違紀的事情。三是尊重帶教老師,在工作中要服從帶教老師的安排,注意安全,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四是加強體育鍛煉,提升自身身體素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學習之余必須積極參加鍛煉。五是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外語學習,為深入地研究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萬載縣委常委、宣傳部長黃云輝講話
黃云輝在講話中表示,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第一屆臨床本科教學班正式開班是我縣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更是一件喜事,標志著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在教學工作上又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并向宜春學院長期以來對萬載衛生健康事業的支持表示感謝!表示萬載縣委縣政府將堅定不移地深化縣校合作,加強雙方的融入融合,一如既往地支持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的發展,在醫學教育方面提供更加優越的條件和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也期待醫院能以此次開班為教學工作新起點,堅持教學相長,促進醫教研協同發展,為提高新質醫療生產力培養造就更多卓越的醫學人才,為建設健康中國貢獻更大力量!最后,黃云輝對所有老師和同學們提出兩點希望:一是希望同學們要將學到豐富的醫學理論知識和嚴格規范的臨床實踐,要始終懷揣著對醫學事業的熱愛與執著,堅守著救死扶傷的初心與使命,努力成為一名醫術精湛、甘于奉獻醫務工作者,為增進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貢獻力量。二是希望此次教學班授課的老師們要肩負著傳業授道、培養人才的光榮使命,希望大家始終保持對醫學教育事業的熱愛與敬畏,以飽滿的教學熱情、嚴謹的治學態度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努力在業務知識和醫德醫風上成為學生們的楷模和榜樣。
宜春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李建軍講話
李建軍受宜春學院校長蔡海生同志委托,代表宜春學院向一附院首屆臨床教學班的順利開班表示熱烈的祝賀!向一直以來關心支持學校醫學教育事業發展的萬載縣各級領導、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向即將參加臨床教學實踐的45位同學致以誠摯的祝福!在講話中,首先介紹了宜春學院開展本科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背景和意義,并勉勵同學們:一要志存高遠、立德修身。要始終牢記醫學生誓言和醫者初心,將個人的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相結合,放大人生的價值,在強國有我的偉大征程中追逐青春理想,在實踐磨礪、挺膺擔當中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二要愛人利物、勤學篤行。要始終堅持人民本位,用高尚的人格和精湛的醫術贏得病人的尊重,用仁心仁術為病人送去關懷和服務。不斷加強臨床思維和能力的訓練,做到知行結合,以行促知;養成勤學善思的良好習慣,涵養高尚的醫德、過硬的本領和精湛的醫術。三要久久為功、向陽而生。要勇于面對前進路上的種種困難,做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不為困難卻步,不為挫折低頭,不因失敗頹廢,迎難而上,敢闖會創;要堅韌不拔,“綿綿用力,久久為功”,腳踏實地,向下扎根,向陽而生。
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教師代表、心血管內科副主任周增興發言
宜春學院醫學院學生代表朱佳明發言
李建軍一行還詳細了解并檢查了醫院新學期教育教學準備情況,實地踏看了學生學習及生活等場所,并與師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