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常見的碘與甲狀腺關系密切,碘是人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更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重要“原材料”,所以有“智慧元素”之稱。碘攝入與甲狀腺疾病有密切關系(如甲亢、甲狀腺炎、結節性甲狀腺腫、甲狀腺癌等),今天我們聊“碘”事之甲亢!
如何確定自己得了甲亢(癥狀)
圖片來源:網絡
甲狀腺是人體最大的內分泌腺體,主要合成甲狀腺激素,調節機體代謝,影響機體的生長發育,對人體機能的正常運行發揮著重要作用。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可導致甲亢,并產生臨床癥狀。甲亢時癥狀:心悸、怕熱、多汗突眼,食欲增加而體重會明顯減輕;心悸;易怒、煩躁或焦慮,難以集中注意力;甲狀腺可能觸及有結節、疼痛、腫大,嚴重時吞咽和呼吸困難突眼等,嗜睡或失眠。
甲亢的常見治療方法及優缺點
圖片來源:網絡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及環境的改變,甲狀腺疾病患病率越來越高。碘與甲狀腺的特殊關系決定了碘131 在甲狀腺疾病治療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治療格雷夫斯甲亢主要有 3 種方法:抗甲狀腺藥物治療(ATD);手術治療 ;碘131治療。
1.抗甲狀腺藥物治療(ATD)優點:很少引起永久性甲減、避免手術風險、輻射暴露;缺點:療程長、復發率高、藥物不良反應
2.手術治療優點:療效迅速確切、避免輻射暴露、避免藥物治療潛在不良反應;缺點:甲減、頸部瘢痕、手術風險。
3.碘131治療優點:療效確切起效快、避免手術風險、避免藥物治療潛在不良反應;缺點:小概率可能會變成變成甲減。
碘131治療原理
圖片來源:網絡
碘131是元素碘的一種放射性同位素,碘是合成甲狀腺激素的原料之一,甲狀腺濾泡細胞通過鈉/ 碘轉運體(NIS)攝取碘131,碘131衰變釋放β射線,吸收進入甲狀腺的碘131衰變釋放能量幾乎全部被甲狀腺組織吸收,β射線有較強的電離輻射能力,使甲狀腺濾泡細胞變性和壞死,由此達到治療甲亢的目的。
碘131治療甲亢的適應癥
1.Graves甲亢(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患者;
2.對抗甲狀腺藥物過敏出現不良反應;
3.抗甲狀腺藥物或療效差,或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后復發,或手術后復發或者多次復發;
4.甲亢病程較長;
5.老年患者(特別是伴發心血管疾病者);
6.Graves甲亢合并肝功能損傷;
7.甲亢合并伴血白細胞或血小板減少的患者;
8.甲亢合并骨骼肌周期性麻痹患者;
9.Graves甲亢合并心房顫動伴房顫患者;
10.Graves甲亢合并橋本氏病,內科藥物治療差,攝碘率高的患者。
碘131治療甲亢的禁忌癥
1.妊娠和哺乳患者;
2.Graves甲亢患者合并疑似或確診甲狀腺癌;
3.育齡期女性患者碘131治療前 應注意排除妊娠;
4.嚴重腎功能障礙的患者。
甲亢病人在進行碘131治療前應做哪些準備
1.碘131治療前2~4周宜避免用碘劑及其他含碘食物或藥物(禁海鮮,宜食用無碘鹽)。
2.做甲狀腺的核醫學檢查——甲狀腺碘131吸碘率測定:該檢查所用碘131量極微,常用放射性劑量僅2—5微居里左右,放射性輻射極低。其化學量和輻射劑量均是非常安全的。
3.簽署治療甲亢知情同意書。
4.對合并嚴重基礎疾病的患者,應在治療前,給予規范的治療,使其病情相對穩定。
5.服碘131的前后幾天,病人應注意適當休息,避免劇烈活動。
服碘131后的注意事項
1.空腹服碘131藥物2小時以后方可進食,以免影響碘131的吸收。碘131治療后,一般在3星期周以后才開始出現療效,在臨床癥狀尚未開始好轉之前的一個階段,不宜任意使用碘劑、溴劑和抗甲狀腺含碘藥物,以免影響碘131的重吸收,降低療效。治療后2~4周內低碘飲食,不吃海帶、紫菜等海生植物。服碘131后幾日內患者應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和精神刺激,預防感染;治療后多無明顯不適,部分患者在治療早期短期內出現乏力、可見頸部發癢皮膚瘙癢、惡心等癥狀、疼痛等一過性放射性甲狀腺炎癥狀,故在治療后的第一周,應避免捫診或擠壓甲狀腺。
2.治療后1~3個月復查,如病情較重或臨床表現變化較大時,應根據需要密切隨診。
3.兩周內避免與嬰幼兒及孕婦密切接觸。
4.治療后半年內應采取避孕措施。
放射性碘治療甲亢的效果
服用碘131治療甲亢,如果適應癥選擇恰當,用藥劑量和投藥方法正確,患者和醫生相互配合,服藥后,其效果在3—4周出現,隨后癥狀逐漸緩解逐月減輕,甲狀腺體積縮小,體重增加,多數患者治療后4~8周的實驗室檢查示 FT4 趨于正常,而于3~4個月絕大多數病人可達正常甲狀腺機能水平,少數病人碘131的作用比較緩慢,甚至服藥6個月后癥狀才見逐漸改善。一般一次治療有效率達95%以上,治愈率約79%左右,復發率僅為1-4%。
科普小貼士
核醫學檢查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半衰期都非常短、服用劑量也非常低,是非常安全的。其實,在生活中,各種射線的輻射無處不在: 空氣、土壤、電視、電腦、手機、空中旅行等都會使我們受到一定劑量的輻射。同這些日常輻射一樣,患者檢查結束后體內的放射性水平已在相當低的水平,不會對患者及醫務人員造成任何損害和影響。隨著國家“十四五”戰略規劃相關政策的落地,“一縣一核醫學科”被正式納入國家的戰略政策層面;與此同時國家八部門聯合發布了《醫用同位素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也預示著我國核醫學即將迎來高速發展的時期。
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萬載縣人民醫院核醫學科
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萬載縣人民醫院是本地醫療領域第一家開設核醫學科的醫療單位,核醫學科的成立,標志著我院在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又增添了一種新的科學技術手段。
我院核醫學科位于行政樓負一樓,歡迎廣大病友前來咨詢。
專家簡介
曾令鵬
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萬載縣人民醫院核醫學科下鄉幫扶專家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核醫學科主治醫師、醫學碩士
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核醫學與分子影像專業委員會委員
江西省保健學會核醫學分會委員
江西省核學會第九屆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畢業于南昌大學,長期從事核醫學醫學影像診斷與核素治療
榮獲南昌大學、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獲得全國甲狀腺病例濱講比賽中南地區二等獎
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
主持江西省廳級課題2項
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論文7篇
擅長專業:難治性甲亢(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反復復發以及合并巨大甲狀腺腫等)的碘131治療、甲狀腺癌碘131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甲減等甲狀腺疾病的診治以及多發骨轉移緩解疼痛的核素內照射治療等;核醫學影像診斷、甲狀腺功能及腫瘤標志物解析。
施 敏
宜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萬載縣人民醫院核醫學科副主任、主治醫師,醫學影像專業本科,畢業于南昌大學,曾在廣州中山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修學習,擅長多學科疾病的醫學影像診斷、甲亢的碘131治療,發表醫學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