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血液透析技術的不斷改進,終末期腎病患者可通過透析替代腎臟功能長期帶病生存。自1962年自體動靜脈內瘺(AVF)用于血液透析以來,隨著顯微外科技術的成熟、人工血管、帶滌綸套透析導管的使用、血管腔內治療材料的進步,透析血管通路取得了長足的進展,透析患者現今有更長的預期壽命。遺憾的是,近年來隨著糖尿病、高血壓、肥胖以及周圍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不斷提高,以及透析齡的不斷延長、老年患者的持續增加等,動靜脈內瘺的建立越來越困難,使用中的并發癥也越來越多,患者有限的血管資源也越來越少。常見的血管通路可分為自體動靜脈內瘺(AVF)、移植血管動靜脈通路(AVG)以及中心靜脈導管(CVC)通路。對于終末期腎病患者,上述血管通路既是“生命線”,又是“阿喀琉斯之踵”。根據《中國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專家共識》要求動靜脈內瘺使用率應大于 90%。但通路不成熟、內膜增生、常規介入治療方法遠期效果欠佳等,仍然是困擾臨床透析的難題。
萬載縣人民醫院腎內科,自2009年開展血管通路手術以來,完成各種復雜通路手術已超二千余例。為更好地做到血管通路規范化管理,2021年 8 月,萬載縣人民醫院腎內科開設血管通路門診,門診設置于血液凈化室醫護辦公室,成立血管通路多學科診療(MDT)團隊,團隊中配有腎內科醫師、血管通路手術醫師、超聲科醫師、血透穿刺護士。血管通路MDT團隊對慢性腎臟病3-5期患者進行從上肢血管保護、通路規劃、術前評估、手術、術后隨訪、內瘺監測、內瘺使用與護理到并發癥處理等全周期管理;為患者現場進行彩超檢查血管通路,及時準確提供診斷和治療意見;血透穿刺護士現場參與,更多角度地為透析患者提供血管通路穿刺及維護建議。全方位閉環式的監測及管理能為患者的血管通路提供有力保障。
作為醫療服務模式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多學科診療模式(MDT模式)寫入2021年6月出臺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意見》。MDT模式能夠制定出更優的治療方案,提供學習交流機會,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診療效率。MDT模式并不等同于傳統的專家會診模式。MDT模式下,跨學科協作更加制度化,時間、地點更固定,參與人員更穩定。
我院血管通路門診開設11個月以來,就診患者數已超一千人次,完成血管通路日間手術10例,完成超聲/DSA下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DSA下疑難血透導管置入術、動靜脈內瘺修復術、PTA+血管補片雜交手術等復雜手術100余例。手術效果顯著,患者均滿意出院。相信我們的不斷創新、努力,能為更多透析患者帶來福祉。
聯系方式 :腎內科住院病房:0795-8982202
血液凈化室:0795-8981273